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2020-2023)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决策部署,加强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思政部《基础》课教学团队致力于培育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特制定此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总体目标
1、强化立德树人目标,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着力推动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持续提升思想政治课质量,落实好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打造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
3、通过教学改革、教学能力竞赛等方式不断探索《基础》课新模式,通过线上资源库、自制情景剧、微视频以及社会中的热点案例等完善教学资源,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打造受学生欢迎的示范课堂。
三、教学内容
1、以生为本,实施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
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对相关教材中出现的重复内容章节进行“合并重复,增添有用”,结合职业教育要求,将普适性思政课与专业紧密结合,探索构建“思政+专业”的分众式教学模式,为不同专业学生量身打造思政课,精心立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致力于改变过去思政课不分专业学生的同质化倾向,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运用案例,提升课堂教学的情感温度
整理形成与课程相契合的案例集,善于讲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感人故事、疫情防控以及脱贫攻坚中涌现的感人故事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触动心灵的课程,要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获得感。采用经典案例或者学生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来吸引学生,使思政课讲的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3、学思学行,突出课程实践教学特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实现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促进成才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手段
积极探索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基础》课课堂教学体系
1、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整体设计,增强学生课堂存在感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心理状态和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活动,以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中,给他们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互为“主体”。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转变为“我应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堂教学亲和力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还大力采用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具体的任务来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总结-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改革传统的学生单一学习方式,实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任务,共同讨论,共同完成,轮流公开发言。这种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做到全员参与。
4、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加有利于具有自主探究精神的学生进行深度探索,解决“传播方式不对称”现象,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使用手机。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预期成果
1、整理形成与课程相契合的案例集,完善教学资源库。
2、申报或参与完成与课堂教学创新相关的省级教学改革立项或科研课题至少一项任务。
3、加强集体备课、督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结合已有教学能力竞赛获奖成果形成示范教学模式,申报教学成果奖。
思政部《基础》课教学团队
202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