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诊断力度,学习借鉴教学诊改试点高职院校先进做法,4月13日至15日,学院由教务处和诊改办牵头,组织各系教师代表一行7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暨诊改成果案例培训会议。
会议首先学习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脉络及领会相关文件精神,使与会人员深刻认识到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永恒的话题,一定要真正树立广泛的质量自觉意识,明确“永不停歇地改进”是学院发展的恒久目标。其次,主讲教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有益探索与理性思考,使参训人员基本掌握学院层面、部门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的具体要求,提高具体实操能力。再次,通过展示国家级试点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具体实践,帮助参训人员把握如何有序有效推进教学诊改,不仅“诊改”更要“真改”,切实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本次培训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维,提升了能力,并且在与试点院校教学诊改成效的对比中学习经验、发现差距,唤起我院参训人员对教学诊改和人才培养工作“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激发我院奋力开拓求新求变扎实推进教学诊改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动能。
会后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诊改和人才培养推进工作中,将以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为重点,以状态数据平台的完备建立与优化升级为支撑,依据“五纵五横一平台”网络化、联动式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路,分别落实学院(部门)、各系、专业、教师、学生五类主体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各自的具体责任,不断提升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内部综合改革;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为导向,秉持“学生第一、教学第一、课程第一”的教育教学思路,在立足于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彰显科学性、一致性、规划性、连续性和前瞻性等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覆盖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形成学校内部常态参与、持续改进、“质量改进螺旋”的工作机制,着力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包含本次培训在内,学院共组织6次共计90人参加诊改工作的培训学习。

(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