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事/关/你/我
【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目的的违法行为。
01
电信诈骗的手段:
1. 假冒身份:冒充公检法、银行、亲朋好友等。
2. 虚假中奖:谎称中奖,要求缴纳税费等。
3. 投资理财骗局:推荐虚假投资项目。
4. 网络贷款诈骗:以低门槛贷款为诱饵。
5. 刷单诈骗:以刷单返利诱导。
6. 虚假购物:发布虚假商品信息。
7. 情感诈骗:利用感情获取信任后行骗。
8. 钓鱼链接:发送包含恶意链接的信息。
9. 恐吓威胁:以涉嫌违法等为由恐吓受害人。
02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 保持警惕:对陌生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
2. 不透露个人信息:切勿随意向他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3. 核实信息真实性:遇到可疑情况,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
4. 不随意点击链接:避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防止进入钓鱼网站。
5. 谨慎对待中奖等信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被虚假中奖信息迷惑。
6. 及时报警:发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7. 告知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共同防范。
8. 学习防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03
谨防境外诱骗
一、提高自身警惕性
1、保持理性和冷静,对于过于诱人的工作机会或实践项目要谨慎对待。例如,某些声称“轻松赚大钱”“工作环境优越待遇超高却无需专业技能”的机会,很可能是陷阱。
2、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陌生机构的承诺,尤其是来自境外的。比如,从未接触过的境外公司突然发来高薪工作邀请,却对工作内容和要求含糊其辞。
二、与学校和家人沟通
1、找工作或参加社会实践前,向学校的辅导员、学长学姐等咨询意见和建议。学校通常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指导。
2、随时与家人保持联系,告知自己的行程和工作情况。家人的经验和关心也能帮助识别潜在风险。
三、加强信息核实
1、对招聘单位或实践项目的资质进行核实。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企业信用查询平台等,查看其是否合法注册、有无不良记录。
2、了解工作或实践的具体内容、地点、时间安排等细节。若对方无法清晰说明或刻意回避某些关键问题,应引起警惕。
编辑:刘圆圆
复审:罗燕
终审: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