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蝉鸣达到顶峰,午后阳光晒软柏油路,我们便踏入了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暑气抵达极致,也悄悄酝酿着秋日序曲。
大暑三候
大暑至 暑气浓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陆生的萤火虫会产卵于枯草上,卵孵化而出,由于古人缺乏对昆虫生长发育的科学认识,便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此时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的意思,“暑”表示炎热,“土润溽暑”描述的就是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是农作物生长的好时机。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湿热空气上升至高空遇冷凝结成水珠,午后常常会突降雷阵雨。这种雨势通常较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大雨过后,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养生习俗
大暑至 暑气浓
习俗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古人用习俗对抗暑热。北方 “喝暑羊”,山东等地杀羊煮汤,趁热喝下,“以热制热” 驱湿气。南方 “吃仙草”,仙草熬煮成冻,拌糖解暑;广东、福建 “吃荔枝”,有 “大暑吃荔,一只顶三只鸡” 的说法。“晒伏” 则遍布南北,暴晒衣物书籍去潮气、灭虫害。
养生
大暑饮食讲究 “清热利湿、补气养阴”。绿豆汤是消暑佳品,加百合、莲子同煮,清热不伤脾胃;冬瓜薏米汤能祛湿,适合 “桑拿天”。高温易致食欲不振,可 “吃苦”,如苦瓜炒蛋,但 “苦不过量”。“冬吃萝卜夏吃姜”,晨起喝生姜水或菜中加姜丝,能温胃散寒。
养生关键在 “顺应自然,劳逸结合”。正午减少外出,室内闭目养神。傍晚适度运动,避免大汗,运动后喝淡盐水,不贪冰饮。大暑夜短昼长,可午休半小时,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防空调或风扇直吹。
大暑是盛夏顶点,也是阴阳转换开始。最热时刻到来,秋凉已不远。愿我们在这热烈节气里,享受阳光,沉淀从容,静待秋雨清凉。
编辑:刘圆圆
复审:罗燕
终审: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