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学工作 >> 文化育人 >> 正文
诚信教育|3·15 守护消费权益,共筑诚信防线
日期:2025-03-15  发布人:  浏览量:

在大学校园里,消费行为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每天在食堂品尝三餐,到在校园超市采购生活用品,再到报名参加各类兴趣培训课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然而,在如此高频的消费过程中,你真的清楚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每年3月15日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就是聚焦消费权益、提醒我们重视维权的关键时刻。

节日溯源:权益保护的起点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定在每年3月15日,1983年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立。当时全球市场环境复杂,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却缺少有力保障机制。设立该节日是为传播权益保护理念,促使各国重视消费者权益,推动各地消费者组织合作,从商品质量、服务规范、消费教育、维权渠道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全球消费者权益,让大家安心消费。

陷阱洞察:警惕身边的消费“雷区”

当下消费环境错综复杂,消费陷阱无处不在,稍不留意就可能“踩雷”。

网购乱象:部分不良商家网络销售时不择手段。卖服装时把面料吹成顶级,实际粗糙、做工差;还搞价格欺诈,抬高原价再虚假打折,误导消费者。

餐饮隐患:餐饮行业问题不少。一些商家菜品分量偷工减料,图片与实物严重不符;更有甚者用劣质食材以次充好,危害消费者健康。

防范策略:练就火眼金睛,识破消费陷阱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掌握有效的防范技巧至关重要。

购物攻略:网购前细查商品评价与店铺信誉,关注中差评和追评,多平台比价防高价。买食品时留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配料表,保障食品安全。

合同审查:签消费合同时逐句研读,对霸王条款、模糊责任界定等不合理处,坚决要求修改,别盲目签字让自己陷入被动。

服务约定:接受服务前和商家明确服务内容、价格、售后保障等,最好签书面协议。比如美容美发,提前问清产品品牌、价格、服务流程、预期效果及不满意的处理方式。

维权途径:为权益保驾护航

万一遭遇消费侵权,也不要慌张,我们有多种维权途径可以选择。

网购便利退:自2014年3月15日起,网购商品若不合需求,在保持原状且不影响二次销售时,买家签收日起七天内可无理由退换货。

12315维权:与商家沟通无果,可拨打12315或通过其微信公众号维权,既助于调解纠纷,也能强化市场监管。

媒体曝光:遇上有背景、影响力的违法商家,协商不成可借助电视台、网站、微博等媒体曝光,借舆论压力引相关部门重视,实现深度维权。

3·15 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日,更是一种持续的提醒,督促我们在日常消费中时刻保持警惕。希望大家都能增强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安心、放心的体验。

编辑:刘圆圆

复审:罗燕

终审:程勤